前不久有讀者問我如何將一個單元格中的內容拆分到多個單元格中。如果要拆分的位置有規(guī)律,比如是空格或其他分隔符,那么很好辦,分列。
今天我要教分列這個案例主要是為了帶大家溫習一個函數,是的溫習,大部分函數我都寫過,你們需要的可以查找下歷史記錄。
這個函數也可以用來拆分單元格,而且用法很巧妙,需要一點空間想象,這是我今天寫這個案例的主要知識點。
案例:
將下圖 1 中 B 列的水果拆分成不同的列,效果如下圖 2 所示。


解決方案 1:分列
像這種分隔比較有規(guī)律的單元格拆分,用分列是最方便的。
1. 選中 B 列 –> 選擇菜單欄的“數據”–>“分列”


2. 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“分隔符號”–> 點擊“下一步”

3. 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勾選“其他”–> 輸入“/”–> 點擊“下一步”

4. 在下一個對話框中保留默認的目標區(qū)域 –> 點擊“完成”


5. 調整格式,合并表頭

分列是很簡單,所以我今天的重點主要是借助分列這個案例講解公式。沒想到吧?用公式也能分列。
解決方案 2:公式
1. 在 C2 單元格中輸入以下公式 –> 向右向下拖動公式:
=TRIM(MID(SUBSTITUTE($B2,"/",REPT(" ",20)),COLUMN(A1)*20-19,20))



公式釋義:
- SUBSTITUTE($B2,"/",REPT(" ",20)):將 B2 單元格中的“/”符號替換成 20 個空格;
- REPT(" ",20):將空格重復 20 次,即 20 個空格;
- 為什么是 20 個空格呢?因為縱觀 B 列數據,最長的單元格也不超過 20 個字符,所以夠用了;
- 這 20 個空格仿佛就是一個容器,每個容器中裝著需要分隔的一段內容;下面兩張圖就是選中 substitute 公式后按 F9,顯示的計算結果;
- 接下來要做的事,就是從每個容器中取出內容,填入不同的單元格中;


- MID(…,COLUMN(A1)*20-19,20)):在上述字段中提取部分值,提取的起點為 a1 的列值 1*20-19=1,一共提取 20 個字符,也就是提取第一個“容器”中的所有內容;當向右拖動公式的時候,列值會遞增,起點就變成 2*20-19=21,也就是提取第二個“容器”中的內容;
- TRIM(…):前面提取出來的值帶有空格,外面包上 trim 函數可以去除所有空格
2. 將公式區(qū)域在原地復制粘貼為值

3. 刪除 B 列、調整格式、添加表頭

很多同學會覺得 Excel 單個案例講解有些碎片化,初學者未必能完全理解和掌握。不少同學都希望有一套完整的圖文教學,從最基礎的概念開始,一步步由簡入繁、從入門到精通,系統(tǒng)化地講解 Excel 的各個知識點。
現在終于有了,以下專欄,從最基礎的操作和概念講起,用生動、有趣的案例帶大家逐一掌握 Excel 的操作技巧、快捷鍵大全、函數公式、數據透視表、圖表、打印技巧等……學完全本,你也能成為 Excel 高手。
